从刀耕火种的年代起,人们就梦想着省时省力地生产出更多的东西,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。人们在几千年的生产过程中,发明了很多节省力气的工具,如在河流上建造的水车。可以通过水的冲击带动轮子转动,实现灌溉、淘米等工作。
工业革命的到来,为自动化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。1788年,为了解决工业生产中蒸汽机的速度控制问题,瓦特在自己发明的蒸汽机上安装了一个飞球,并将它与蒸汽机的阀门连接在一起。这样当蒸汽机的转速太快时,飞球升高,使阀门开的小些,蒸汽机会减速。瓦特的这项发明开创了自动调节装置的应用和研究。这项发明的成功表明自动化技术已具雏形。但是这些发明都是在人们工作检验中产生的,没有形成理论的指导。直到一百多年后,美国数学家维纳与墨西哥生物学家罗森布卢埃特合作,经过从1934年到1947年的十几年研究,最终提出了自动化的理论基础著作——控制论。标志着自动化技术的正式诞生。从诞生到现在,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大显身手,飞机导航、交通运输、控制中到处都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。
随着自动化技术的日益发展,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要求给他们这个新生的“爱子”起一个响亮的名字,1970年4月,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首届国际机器人大会上,有一项重要的议题就是给自动化技术起一个响亮的名字。为此各国学者各抒己见,争论不休。最后多数科学家主张将自动化技术命名为“赛伯”。赛伯一词来源于希腊文,意思为“掌舵人”,转意为“管理人的艺术”。维纳首先在他的自动化技术的经典著作《控制论,或关于动物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与通讯的科学》中,首先使用了cybernetics(赛伯)一词。人们为了纪念维纳在自动化发展中的巨大贡献,最后决定将自动化技术命名为赛伯。